拍片已成刚需,打造企业级视频制作平台

这家公司有一个让人浮想联翩、过目不忘的名字:拍片网。

拍片网的主营业务并不是拍片,它想要做的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制作公司,而是一个视频内容制作平台。这种类似于「滴滴打车」的「滴滴打导演」模式,将任何有视频宣传需求的公司和导演直接连接起来。拍片网 CMO 张立虎说,他们希望能在中国影视行业建立一些新的秩序和规则,用互联网的方法让影视行业变得开放、共享和高效。

今年1月,拍片网获得老鹰基金1000万元 Pre-A 轮投资,估值1.2亿元。

这个行业遍地是坑

初夏的周五上午,建外 SOHO 的上班族陆陆续续进入大楼,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拍片网位于其中某栋楼的25层,这是他们刚搬来不久的新办公室,风格简约,干净有序,与国贸华美浓厚的金融气息相比,他们更多了些互联网气息和创业氛围。

宽敞的办公室里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大部分的视频管家都在客户现场、在拍摄现场、在后期现场,剩下的员工正在会议室梳理近期的项目和进度。

「这个行业有很多大坑,非常混乱,必须有一些机构或企业去建立规则和标准化流程。」这是拍片网 CMO 张立虎跟我们聊起的第一件事,他说在这个环境里成立拍片网,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企业跳过行业的黑幕和大坑。

2016年,视频风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视频是最顶级的传播形态和最有效的营销方式之一,通过真实、有趣、有料的视频,企业既能赢得投资方的关注,又能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和更广泛的品牌传播。然而,目前80%的互联网企业都无法有效的掌控视频营销这种方式。张立虎用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为我们梳理了行业里常见的几个大坑。

1. 创意方案脱离客户需求

不同行业的产品、不同营销传播的需求都需要不同的创意策划方案。很多影视制作公司抓住了客户不懂视频的弱点,习惯性的随意提案,比如用一个保健品的视频方案忽悠一个做音箱的客户。张立虎说,这是行业里的第一个坑。

2. 报价虚高、不透明

报价单里的坑更是防不胜防,对于很多创业公司而言,影视行业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面对制作公司的专业报价单时,客户往往一头雾水。一个市场价格只有2000的导演,偷偷被标上20000;一个1天工时就能完成的视频粗剪,却被标上3天;环环相扣的虚报让最终的报价单价格大涨,一个实际5万就能完成的视频最终却花掉了15万。

3. 骗取预付款

相比报价单里的坑,更让人不齿的是骗取预付款。很多制作公司明知自己无法完成视频或者明知客户的预算根本做不了,却依然要求客户在拍摄之前先付50%的款项,拍摄完成之后,再要求客户支付20%—30%,最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客户加预算,否则完成不了,更有甚者直接草草了事。

「你就这么多钱,只能做出这种品质。」张立虎说,「之前所有的承诺都没了,这会直接耽误后面一系列的营销计划,甚至影响品牌声誉。」

4. 无法保证品质、延期交片

这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方案确定之后,制作公司不做详细的排期,不做详细的镜头脚本,甚至连导演都不会合理匹配,客户完全无法控制进度和片子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成片的品质和交片的时间。「有一个要做众筹的公司,因为找了不靠谱的制作公司,没有按时交片,结果众筹没上去,损失非常大。」这个公司后来辗转成为了拍片网的忠实客户。

5. 客户很难直接找到导演

张立虎说,由于导演本身不太愿意直接跟客户接活儿,我们在市面上能找到的其实基本都是制作公司,他们为了利润往往会层层转包给下面的导演,这中间就会产生上面的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层层转包之后,导演能拿到的制作费用非常少,很有可能客户花了100万最后却只得到了20万的效果。

而拍片网却利用一套标准化的制作机制和平台优势成功的解决了上面所有的问题,他们提供一站式的视频营销服务,平台直接跟导演签约,同时利用视频管家这一角色衔接客户和导演,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解决了导演的痛点。

为客户省钱,帮导演赚钱

跟传统的制作公司收取策划费不同的是,拍片网为客户提供的创意策划完全免费,这是平台的第一个杀手锏。从客户下单、到梳理需求和创意完成,拍片网以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和方案让客户感受到了真诚和专业,这同时也降低了被骗创意的几率,并最终促成了一单接一单的生意。

拍片网 CTO 孙彬说,很多客户对视频定位缺乏明确的概念和清晰的认识,「我们会站在客户的角度,基于实际需求给客户提建议,在保证片子品质的时候帮他们节省预算。」张立虎补充了一个真实案例,曾经有一个要做路演的客户,原本预算10万制作视频,但拍片网在分析受众范围和用户场景后认为,一个极为小众的视频没必要花这么多钱,最终他们只花了5万,这让客户既惊讶又感激。

免费的创意策划、基于需求匹配导演、去掉层层转包的中间环节、站在客户角度为客户省钱,这一系列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拍片费用,让拍片网的价格平均比市场低了30%以上。同时,拍片网也是行业里第一家直接在官网上标注服务价格的公司,价格透明、一价全包,客户甚至可以选择「不满意重拍」、「不满意退款」,这也成为了他们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

除了为客户省制作费,拍片网还为客户省传播费。从最早沟通视频需求的时候就已经为后期的传播定好了位,「我们不是纯粹的只做视频,我们会站在营销策略的角度考虑后期的传播。」孙彬说,这也是他们服务客户的主要价值。

后期的传播方案是拍片网的增值服务计划之一,目前,通过整合全网媒体资源,拍片网已经覆盖了30+视频网站、5000+签约自媒体、10000+网络媒体渠道,可以实现多渠道精准投放,为客户创造最大的品牌收益。「我们也不会在传播上挣客户的钱,所以传播费用平均比行业价格低50%以上。」这成为了平台的又一大亮点。

在客户的另一端,平台链接着35000多名影视从业人员,600多名优质导演,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作为一个聚合平台,拍片网不仅聚焦客户的需求,也致力于解决导演的痛点。

据孙彬介绍,目前很多导演面临的最大痛点就是获客渠道的单一狭窄,而拍片网能为导演源源不断的提供新客户,同时,在利益分成模式上,拍片网把最大的利润让给了导演,这是平台对于导演最大的价值所在。

其次,很多导演在跟制作公司和客户合作时,尾款和结款周期往往缺乏保障,甚者会被拖欠一两年,拍片网为此加入了类似于支付宝的交易机制,客户将制作费托管给平台,片子交付确认之后,平台会立即将款项支付给导演,保证了制作团队的现金流。

第三,在传统的影视行业中,导演跟客户的沟通往往很不顺畅,「一般导演不愿意跟客户沟通,觉得客户事儿太多,客户又会觉得导演有架子,太艺术化了。」而拍片网利用有丰富导演或制片经验的视频管家这一角色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视频管家既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又熟悉制作方法和流程,很好的跨越了导演和客户之间的隔阂。

孤独的拓荒者:影视工业化的第一步

时间退回到2014年,孙彬从 IBM 裸辞后自己创业做了一个中文编剧社区的项目,正是因为这个项目,他结识了拍片网的 CEO 夏攀,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国内影视行业的不标准、不透明和不可控等问题非常严重。3月,孙彬去了一趟好莱坞,他偶然发现了很多国内根本没有的先进工具和标准化的影视工业制作流程。这让他非常惊讶。

好莱坞的影视制作流程犹如一条完整的工业流水线,各个角色分工细化、效率极高。他们拥有一系列的标准化工具和流程,比如剧本的标准、格式转换的标准;导演和编剧都有经纪人平台帮助处理商务合作事务,他们只需要专心创作,而在国内恰恰正是缺了这一系列的标准和工业化流程,缺少一个有效的平台将影视从业人员聚合起来。

「相当于好莱坞已经到工业化阶段了,而我们还在农耕阶段。」张立虎说,这种差距太大了,我们需要去缩小这种差距,这也是为什么要做拍片网的一个原因。

为了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拍片网建立了一套高效、透明且与企业需求匹配的标准化影视制作机制。目前,已形成一条以企业化视频报道为主的标准化产品线,其中包括企业视频名片、产品宣传视频、分享创业故事等多个产品线,面向一切有视频传播需求的企业,其中不乏华为、茅台、微信等知名品牌。

为了方便用户选择,拍片网还建立了一套企业级视频媒体服务的标准化套餐,价格透明、一价全包,影片交付之后若客户不满意,还可以选择退款或重拍,「这个行业里还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做,这就是标准化产生的威力。」

规范制作流程、缩短制作周期是影视工业化道路上的两个重要环节。拍片网在不断的升级迭代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化制作流程:客户在网站上下单——视频管家梳理需求——开始创意策划——确定视频类型、镜头脚本及传播方向等细节——匹配导演——现场拍摄访谈——后期制作——全渠道投放,各节点环环相扣、分工明确。

IT 系统的辅助又让流程变得更加开放和共享,客户、视频管家和导演可以同时在线上共享三方的动态并下载相关素材,视频管家及时跟进;原本需要5个小时处理的字幕通过云识别技术只需要15分钟就能完成。

这一高效的制作机制极大的缩短了影片的制作周期,一个商业视频的正常制作周期是2—3 周,而拍片网却可以做到最快48—72小时极速出片。目前,拍片网还与央视微电影频道达成了战略合作,计划今年同时拍摄100部微电影,「现在行业里还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可以完成这事儿」 张立虎说。

以好莱坞制片标准打造可视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线上线下流程及影视制作工具,连接所有的影视行业人员,共享影视素材资源库,建立影视行业大数据,让影视行业变得更开放、共享、透明和高效,这是拍片网成立的初心,也是拍片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今天,拍片网正在实现影视工业化道路上的第一步。

作品如人品

在 CEO 夏攀的朋友圈里,你很容易就能发现带着「北京·拍片网-作品如人品」位置标签的状态。「作品如人品」,这是拍片网的精神,也是它的生存之道。

「做企业一定要有工匠精神,无论是服务、技术还是作品质量,我们都希望能做到精益求精。」这是孙彬对生存之道的理解,他要求每一部片子都符合审美标准,只有自己满意之后,才能将片子交给客户。

为了保证每一部作品的质量,拍片网对标准化影视制作机制的每一个节点都有苛刻的要求,从创意策划到后期制作,从导演筛选到管家培训,每一个细节都不允许出现纰漏。

公司要求招聘的每一个视频管家都必须拥有3年以上的导演或制片经验,但仅有专业技能还远远不够。在孙彬眼中,视频管家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服务客户、对接导演,必须拥有强悍的执行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优秀的服务意识。管家在进入公司后,首先会经历为期7天的多维度培训,此后还需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从面试到最终经过多项考核能留下来的人只要10%,公司希望能由此筛选、磨练出最优秀的那一批人。

一个优秀的导演对作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拍片网在导演的筛选和考核上同样有一套标准而严苛的流程。同视频管家一样,公司只会选择跟有3年以上导演经验的人合作,而在此之前,还要审核之前的作品,并对工作室的状态和规模进行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另外,在确定创意策划之后的导演匹配阶段,公司会为每一个导演贴上各自擅长领域的标签,同时结合个人档期筛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导演。

「作品如人品」,这或许是一个需要「理想」和「偏执」来支撑的信念。

这个信念在三个从坑里爬出来的男人决定成立拍片网并改变行业现状之时就达成了一致。三个人,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遭遇过相似的问题。

夏攀拥有10年导演经验,管理过600人的制片创作团队,策划过微信 2.0 校园营销视频,见识过无数影视行业的不标准和不透明;张立虎擅长市场运营和品牌营销,他负责的 58同城杨幂版广告家喻户晓,正是视频拍摄前找导演的艰难境遇让他兴起了成立拍片网的念头;孙彬则是所有人眼中的大学霸,剑桥大学硕士毕业,曾负责过 IBM 中国开发中心的云计算项目,对影视创意的敬畏和在好莱坞受到的冲击让他有了改变这个行业的初心。

三个人相互敬畏、惺惺相惜,组成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创始人团队。如今,拍片网已获得1000万元 Pre-A 轮融资,平台拥有200多家企业客户,聚合了35000多名影视行业人才,600多名优质导演。

谈及对未来的期望,孙彬说,他希望未来有一天人们提起这个行业时,会说「哦,有一个拍片网做的很不错,他们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这就够了。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60032386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4518376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00-20: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